2022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擘畫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2022年,是我國實施“十四五”戰略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也是我國電力建設行業創新發展與轉型升級的攻堅之年。我國電力建設發展拉開了新的帷幕。高層會議和產業規劃明確了電力建設行業發展方向和重點工作,相關政策法規和政府行動為行業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的發展模式成為行業共識,以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理念基本形成格局。電力建設市場在過去一年穩中向好。電力建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企業運營和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在“3060”雙碳目標指引下,全力推進電力建設行業發展新布局,努力打造“全方位”新型電力系統,并取得了諸多來之不易的成績。電力建設行業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電力建設行業積極擁抱綠色發展大勢,擁抱技術革命浪潮,行業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步伐加快。電力工程質量不斷提高,電力建設行業精品工程數量占比持續領先,科技創新成果不斷豐富。行業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電力建設行業全面加強黨的建設,引領行業發展;堅持行業自律,加強信用人才隊伍建設,打造行業信用體系;持續開展標準制修訂,完善行業標準體系;積極組織開展行業調研,舉辦行業論壇,加強人才培養,行業服務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
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以下簡稱“中電建協”)本次發布的《中國電力建設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3》共八章,分五部分,重點闡述了電力建設環境與市場、企業運營與管理、精品工程與科技創新、行業管理與服務等情況,并對電力建設行業發展進行了展望。
一、電力建設環境與市場
營商環境看,2022年,面對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任務和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在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電力建設行業營商環境更加優化。
高層會議方面。2022年,黨的二十大和中央有關會議中,提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加快推動能源結構調整優化,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產業規劃方面。國家制定發布了“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等,在構建現代能源體系、加快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擴大內需戰略等方面提出了詳盡的實施方案。政策法規方面。政府先后出臺了多項與電力建設有關的政策,在完善能源安全綠色低碳轉型體制機制和政策措施、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降低市場主體制度性交易成本、能源領域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發布了與電力建設行業有關的業務資質許可監督與評價規范、可靠性管理、電力能效和系統靈活性標準,對燃煤電廠、風電、電網、水電、核電、新型儲能生產與安全等有關工作做出了具體規定。在政府行動上。國家發改委、生態環境部、工信部和國家能源局等有關部門,踐行電力“雙碳”目標,加快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推動電力數字化發展等,進一步落實政策法規,加強安全督導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國內電力工程投資情況。2022年,全國主要電力企業完成投資12470億元,同比增長15.6%。全國電源工程建設投資7464億元,同比增長27.2%。全國電網工程建設投資5006億元,同比增長1.8%。
電源工程投資中,水電投資872億元,同比下降25.7%(已投產的白鶴灘水電站,已完工的金沙江下游水電基地拉高了去年同期對比基數);火電投資895億元,同比增長26.4%;核電投資785億元,同比增長45.7%;風電投資2011億元,同比下降22.3%;其中,太陽能發電投資2865億,同比增長幅度最大,增長232.7%。全國電網工程建設投資中,直流工程建設投資316億元,同比下降17%;交流工程建設投資4505億元,同比上升3.7%。
國內電力工程招投標。2022年,電力工程項目在招投標市場公開的中標總金額12057億元 ,同比增長134.4%。其中火電、新能源發電和電網建設同比增長116.5%、347.1%和36.4%,常規水電、核電建設中標額同比下降84.7%和43.2%。電力建設各類企業中,工程施工、勘測設計、監理和調試各類企業電力工程中標額同比分別增長137.9%、71.5%、41.1%和27.8%。
國內電源工程新增建設規模看。2022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20298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3.3%。水電新增2371萬千瓦(抽水蓄能880萬千瓦),比上年增長1.0%;火電新增4568萬千瓦(煤電2620萬千瓦,氣電649萬千瓦),比上年下降7.5%;核電新增228萬千瓦,比上年下降32.9%;風電新增3861萬千瓦,比上年下降19.0%;太陽能發電新增8821萬千瓦,比上年增長61.7%。電源建設重心繼續向新能源和調節型電源轉移。2022年,全國新增交流22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38687千米,比上年增長20.3%,其中交流電網36464千米同比增長24.4%,直流電網2223千米,同比下降21.7%。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變電設備容量26139萬千伏安,比上年增長7.8%,新投產換流容量1800萬千瓦。
國際環境與市場。2022年,俄烏沖突加劇國際能源危機,進一步凸顯了低碳轉型和安全供應的重要性,加快能源安全、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能源電力建設的重要議題,已成為各國共識和國際峰會的重要議題。“一帶一路”深入推進,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則下,沿線各國加快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大了在新能源領域投資建設的力度。世界主要經濟體圍繞“碳中和”出臺行動計劃,實施碳市場、碳稅等政策,上調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國際電力工程投資。2022年,全球電力建設投資金額合計11090億美元 ,同比增長12.2%。其中,電源工程投資7570億美元,同比增長13.0%;電網工程投資3320億美元,同比增長7.8%。中國主要電力企業對外直接投資33.8億美元,同比下降51.4%。
中國對外工程承包。中國對外承包電力建設工程新簽合同額總計364.3億美元 ,占對外承包工程總體的14.4%。其中,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占中國對外承包電力建設工程新簽合同額的比重較高,分別為20.4和36.3%。從地區看,亞洲和非洲占比較高,分別為54.8%和21.8%。中國對外承包電力建設工程完成營業額總計216.8億美元,占對外承包工程總體的14.0%。其中火電和太陽能發電占中國對外承包電力建設工程各領域完成營業額的比重較高,分別為32.9%和18.7%。從地區看,亞洲地區所占比重最高,達72.6%。
國際電力工程建設。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達到33.72億千瓦 ,同比增長9.6%。其中,水電占比最高為41.3%,其次是太陽能31.2%和風電26.7%,生物質能占比較低為4.4%。
二、企業運營與管理
2022年,中國電力建設企業運營數據統計范圍為電力勘測設計企業167家,火電施工企業43家,水電施工企業30家,送變電施工企業34家,電力監理企業115家,調試企業82家。業務范圍包括,煤電、氣電、常規水電、抽水蓄能發電、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儲能、輸變電等各類業務。多數企業發展趨勢向好,企業運營能力不斷增強,企業內力不斷積蓄。
營業收入方面,2022年,電力勘測設計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明顯,火電施工企業營業收入同比略有增長,其他各類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出現下降,其中,電力調試企業營業收入同比下降62.7%,幅度最大。資產負債率方面,火電施工企業、水電施工企業和電力勘測設計企業負債率相對較高,且同比增加;送變電施工企業、建立企業和調試企業負債率相對較低,且同比下降。新簽合同額方面,行業新簽合同額整體同比增加明顯,其中,火電企業新簽合同額同比增幅最大,然后依次是電力調試企業、水電施工企業、送變電企業和電力勘測設計企業,而電力監理企業新簽合同額同比出現下降。人均績效方面,電力勘測設計企業、火電施工企業、水電施工企業和送變電施工企業人均營收同比增加,電力監理企業、電力調試企業人均營收同比下降。電力勘測設計企業、火電施工企業、水電施工企業的人均凈利潤同比增加,而送變電施工企業、電力監理企業、電力調試企業人均凈利潤同比下降。
三、精品工程與科技創新
黨的二十大提出,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質量強國、數字中國,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電力建設行業積極培育電力優質工程,實施優質工程全過程質量管控,將行業標準引領與技術服務相結合,在電力建設行業形成了爭先創優的良好氛圍,使電力工程質量不斷提高,電力優質工程在國家級工程獎項中的獲獎數量占比持續領先。
精品工程。2022年,中電建協評選出電力優質工程117項。經推薦,20項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含金獎6項;4項獲得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35項獲得中國安裝工程優質獎;1項獲得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科技創新。2022年,電力創新獎中電力建設方面獲獎成果80項,包括大獎5項,一等獎33項,二等獎42項;電力建設科學技術進步獎317項成果獲獎,其中一等獎23項、二等獎99項、三等獎195項。電力建設QC小組活動成果共評審出877項,其中一等成果137項、二等成果336項、三等成果404項。
四、行業管理與服務
2022年以來,電力建設行業持續加強行業自律,進一步規范行業行為,加快提升行業治理能力和水平,促進了行業和市場的良性發展。中電建協與行業內其他社會組織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的引領和平臺作用,為企業發展及時提供行業標準、專家咨詢、調查研究、行業培訓和信息服務等。
黨的建設。中電建協開展了主題征文、二十大精神線下學習班、線上答題等多種形式的黨建活動。聯合業內多家黨建部門在全行業組織開展了基層黨建創優典型案例征集宣傳推廣活動,總結和推廣電力建設行業基層黨建創新先進經驗,引領和推動電力建設行業的黨建工作,推進電力建設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征集宣傳活動采取了線上投票、線下專家評審的方式,歷時5天,總訪問量逾428萬次,總投票量逾371萬票。行業自律活動。2022年,中電建協及分支機構按照電力建設行業自律條約要求,組織開展行業自律工作,發起《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黨建引領推動電力建設行業高質量發展》倡議書,編寫了《電力建設領域信用評價規范》。規范從業者行為,推動電力企業誠信建設,行業自律體系不斷得到完善和加強。信用體系建設。2022年,電力建設行業持續加強信用管理機制建設、信用評價與誠信建設和信用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行業信用制度體系、開展企業信用評價和專家庫建設,并積極開展行業企業信用體系建設的評選、培訓、交流和研究等工作。行業標準完善。2022年,中電建協組織編寫“電力建設施工安全反事故措施及安全生產標準化實施規范”征求意見稿,開展了電力勘測設計企業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價標準等的審核。修編了2021版《電力建設工程監理規范》,完成《火力發電建設工程機組調試技術規范》、《火力發電建設工程機組甩負荷試驗導則》報批稿的編制工作。作為電力行業火電建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秘書長單位,組織標準制(修)訂并報批7項,其中國家標準1項,行業標準5項,團體標準1項;進行標準制(修)訂9項,其中行業標準6項、團體標準3項;完成標準立項10項,其中行業標準7項、團體標準3項;進行標準的英文翻譯3項。專家庫建設。截至2022年底,中電建協庫核準專家1595名,其中火電工程類962名、輸變電工程類400名、水電工程類183名、風電光伏類50名,涉及電力設計、電力建設、電力安全、信用評價、綜合能源、數字化、網絡信息安全等能源電力各重要領域。行業調研。2022年,中電建協與關聯協會圍繞行業熱點難點,組織開展了電力建設行業低碳發展路徑研究、中國電力建設發展指數、中國清潔能源發展景氣指數、整縣分布式光伏開發、百鄉千村分布式光伏示范項目等課題研究,為行業發展建言獻策。中電建協參與起草了《關于加強海上風電項目安全風險防控工作的意見》,該《意見》經國務院安委辦簽署,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自然資源部、交通運輸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能源局五部委聯合頒布,已于2022年8月11日正式印發。成果評價。2022年,中電建協組織了76場關鍵技術成果評價會議,共聘請科研機構、高校及現場資深專家1005人次參加預審及會議評價,完成了76項關鍵技術成果的評價工作,其中國際領先6項,國際先進9項,國內領先33項,國內先進28項。行業培訓。2022年,中電建協在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背景下,全年采取網絡培訓及網絡直播課模式培訓各類電力工程從業人員共計5956人次。電力建設行業,累計線上線下培訓39784人次。數字化建設。數字化是推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重要支撐,電力建設行業加快推動電力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受國家能源局電力安全監管司委托,編寫了電力建設施工安全監管平臺的管理辦法。持續開展電力建設工程智慧工地管理成果征集,共征集成果219 項。2022年,中電建協在機構設置、成果推廣、項目監管平臺與產業工人培訓平臺建設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成立了 “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數字化協同創新分會”,同時承擔“中央建筑企業數字化轉型協同創新平臺”秘書處工作。省級電力行協會通過不斷創新信息化管理方式,設立一站式數字能源綜合平臺服務等加快推進行業數字平臺建設。
五、發展展望
“十四五”時期,我國步入構建現代能源體系的新階段,能源安全保障進入關鍵攻堅期,現代能源產業進入創新升級期。新型能源體系建設將是我國電力建設領域重要的機遇和挑戰。
電力建設市場。根據“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2025年,國內能源年綜合生產能力達到46億噸標準煤以上,發電裝機總容量達到約30億千瓦,能源儲備體系持續完善,能源自主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強。從電源建設上看,火電建設將圍繞統籌推進現役煤電機組超低排放和節能改造,提升煤電清潔高效發展,推進存量煤電機組節煤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持續推動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水電建設,將加快建設一批抽水蓄能項目,推進主要流域水風光一體化規劃,建設水風光一體化示范基地,制定長江流域水電生態化開發方案,有序開發長江流域大中型水電項目。核電建設,在確保絕對安全的前提下,積極推進核電項目建設。在膠東半島有序發展核電,推動自主先進核電堆型規模化發展,拓展供熱、海水淡化等綜合利用;推動防城港、昌江、湛江等核電項目建設。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行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期,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區為重點加快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穩妥建設海上風電基地,大力推進分散式陸上風電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建設。生物質發電,積極開發生物能源,有序發展生物質發電,推動向熱電聯產轉型升級。在電網建設方面,將大力提升電網安全和智能化水平,優化電力生產和輸送通道布局,完善電網主網架布局和結構,有序建設跨省跨區輸電通道重點工程。國際合作方面, “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構建開放共贏能源國際合作新格局,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堅持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能源開放合作,實現開放條件下的能源安全。
電力建設企業有關建議。立足我國電力建設行業發展現狀,統籌協調推進企業轉型升級。戰略方面,電力建設企業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戰略制勝、強化戰略引領,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強烈的使命擔當,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國際領先的能源企業而奮斗。業務方面,我國新型能源體系正經歷著系統性、根本性、革命性變革,兼顧保障電力安全穩定供應與能源體系綠色低碳轉型,電力建設企業要持續提升業務能力與水平,加強業務創新,強化新業態培育,積極推動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管理方面,要強化項目管理頂層設計,積極實施精細化管理和著力提升經營管理效益。信息化方面,要提升電力建設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快推進電力建設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數字化轉型。品牌方面,要聚焦主責主業,積極組織關鍵技術成果評價和行業科技競賽,深化企業文化品牌建設,筑牢企業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