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來低調的正泰新能煥新后,正在全力發起沖鋒!
截至2023年上半年,正泰新能光伏組件出貨規模為11.5GW,接近去年全年出貨規模,而這只是正泰新能加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從體量來看,到2022年底,正泰新能組件產能為20GW,電池產能13GW。而在2023年底,正泰新能電池產能將提升到53GW,組件產能將提升到55GW。目前浙江義烏、寧夏鹽池等制造基地順利投產,另有浙江樂清、富陽等產線在建設中。正泰新能中國區銷售總經理于明表示,“30多GW相當于2022年TOP 5企業的單體容量,某種程度上正泰新能正在造一個TOP 5企業。”
正泰新能中國區銷售總經理 于明
實際上,正泰新能的目標遠不止于此。按照規劃,未來3年內正泰新能將實現量級跨越,到2025年組件產能達到100GW、電池產能90GW!
如此高調,正泰新能底氣何在?
01 n型提速
當前,光伏技術迭代已進入關鍵期,無論是央國企集采的選型偏好,還是企業動輒數十GW量級的擴產規劃,均昭示著n型新時代已經來臨。在n型賽道中,誰能先行一步將更有機會實現彎道超車。
而在n型布局中,正泰新能發展速度驚人。
2022年4月,正泰新能發布ASTRO系列n型TOPCon組件新品;7月,海寧智能制造基地TOPCon電池、組件產品下線,實現n型產品率先量產;10月,吉林松原智能制造基地TOPCon組件下線……進入2023年,正泰新能浙江義烏、寧夏鹽池等基地順利投產,樂清、富陽基地正在建設中,按照規劃,2023年正泰新能組件產能將達到55GW、電池53GW,n型產能實現43GW。
于明介紹,目前各基地項目進展順利,預計10月底樂清基地將實現設計滿產,屆時正泰新能將提前完成產能目標。到2024年,正泰新能組件產能將達到75GW,并在全球范圍內布局新的基地。
如此大規模的產能擴張,源自正泰新能對市場需求的信心。在于明看來,n型產品經過一年多的市場培育和宣傳,以及業主小規模的試用,已經發現并證實了n型組件在發電效率、產品質量以及投資收益的優勢,n型取代p型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一個明顯的特征是,從近期央國企招標來看,n型組件比重在進一步提升,尤其是國電投的組件集采n型占比已經突破了50%。”
憑借n型及高效產品的優勢,2023年上半年正泰新能中標、入圍了中國電建、華能、華電、中核、國家能源集團、大唐、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組件集采項目。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中煤能源2023年度第一批光伏組件框架協議集中采購招標,正泰新能成為標段2第一中標候選人,中標規模1GW,占標段2總采購容量的50%。
于明認為,隨著硅料價格回歸理性,n型產品的優勢將更加凸顯。“在上半年組件市場價在1.7元/W以上時,大家非常關注n、p 的差價,因為這直接關系到項目的整體造價和收益率。但隨著4月份以來產業鏈價格有所回落,目前組件價格基本在1.2-1.3元/W的水平,這個價格對于中國90%以上的項目而言,收益都能算得過來。此時客戶的選型更多是從發電收益以及技術先進性來考慮,因此更傾向于選擇n型。”
順應市場需求,正泰新能同樣致力于多場景下的n型組件研發。在2023年上海SNEC光伏展會上,正泰新能推出了ASTRO N7系列組件新品,進一步拓寬組件應用場景。截至目前,正泰新能ASTRO N系列產品可覆蓋大型地面電站、工商業分布式、工商業彩鋼瓦屋頂、海外戶用市場、農光互補項目以及海上光伏項目。
于明介紹,在海內外市場同步發力的情況下,2023年正泰新能組件出貨目標為30GW,“n 型產品是我們的拳頭產品,我們會借助這波優勢來快速提升銷量,提升正泰新能在關鍵市場的市占率。”
02 穩健長跑
優勢產能背后,更是正泰新能穿越行業周期而沉淀的龍頭底蘊。正泰新能的發展歷程最早可追溯至2006年,歷經金融危機、歐美雙反、“5·31”等行業巨震,卻始終將名字鐫刻于光伏組件出貨量TOP10的榜單之上。
其中技術引擎可謂舉足輕重。前有2017年左右的單多晶產能快速轉換,后有超大尺寸產能迭代。據悉,早在2022年第三季度,正泰新能便徹底清理了182以下的小尺寸產線,將制造產能全部轉換為高效產線。
而面對愈演愈烈的尺寸混戰,正泰新能也積極發揮龍頭作用引領行業邁向標準化。7月7日,正泰新能聯合其他8家龍頭企業就矩形硅片組件尺寸達成統一;8月18日,正泰新能再度聯合5家龍頭企業統一矩形硅片尺寸。
“尺寸統一對客戶端來說,選擇可以更多;設計院的溝通成本也可極大降低;此外更為關鍵的是,減少產業鏈不必要的成本浪費,進一步讓利于客戶端,促進光伏系統成本下降。”于明解釋,“雖然行業競爭將更為激烈,但優勝劣汰乃基本生存法則。”
當下,正值n型技術迭代的關鍵窗口,新一輪行業洗牌已然開啟。在于明看來,正泰新能除技術領跑的基因外,在質量、成本、服務多方面筑牢“護城河”。
據介紹,依托正泰集團40年的制造經驗,在組件端正泰新能同樣執著于產品質量,嚴控產線、工藝控制等。正泰新能也是行業最早引入人工智能的企業之一。
成本方面,目前正泰新能制造產線多是2021年更換的全新產線,設備的先進性確保了成本優勢。且從供應鏈管理,不同于行業一哄而上的自建一體化產能,2022年,正泰新能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布局上游硅料、硅片環節,此外,還與玻璃、膠膜企業簽訂戰略合同,充分保障供應鏈安全以及控制成本的同時,減輕企業包袱,更好地專注于電池組件高效技術。
于明更為推崇的是堅守誠信的服務意識。眾所周知,近幾年供應鏈動蕩之下,撕單、毀單現象時有發生,嚴重降低了行業信譽。“正泰新能在行業內率先強調誠信、強調履約、強調契約精神,只要合同生效保證執行。這也是正泰新能接連拿下國家能源集團、大唐、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大單的強大助力。”于明表示。
談及對下半年市場需求的預期,于明認為,下半年分布式光伏市場仍將保持強勁的增長,但全年并網容量能否創下新高,主要取決于接下來大基地項目的推進情況。正泰新能也將根據市場情況,及時調整銷售策略,確保年度目標的完成。
正泰新能的深層篤定來自于TOPCon的優勢產能。盡管TOPCon名義產能紛至沓來,但相比于PERC技術,TOPCon具有更高的技術門檻,隨著技術路線、產品效率、良率等制約著產能的快速釋放,僅就今年下半年而言,TOPCon產品供應能力有限。在此,顯而易見,正泰新能已然搶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