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縣有著豐富的旅游資源,吸引了不少游客自駕前來觀光。對于新能源汽車車主來說,解決游玩過程中的行車續航尤為重要。龍門體育館“光儲充”一體化項目集發電、儲能、充電三大功能于一體,設置有4條60kW直流快充樁和2條42kW交流慢充樁,極大解決了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
??該項目于今年7月建成,是龍門縣首個“光儲充”一體化項目。據悉,全縣到2024年將至少建成13個“光儲充”一體化項目,推動更多新型儲能應用場景在龍門“落地開花”。
光伏發電為汽車快充保駕護航
??相對于火力發電、燃煤發電等傳統方式,光伏發電具有清潔環保、節約成本、可持續性好等優點。龍門體育館“光儲充”一體化項目,正是運用了光伏發電技術。“光伏發電系統安裝在車棚頂部,利用充足陽光收集而來的直流電,會經過電池儲存和光伏逆變器處理,最后通過充電樁輸送給新能源汽車。”龍門供電局供電服務中心主任王立勇說。
??那么,在這樣一個經濟又環保的充電站內,充滿電需要耗費多長時間?以小鵬汽車G9為例,在超級快充模式下,電量從10%到80%僅需15分鐘,續航里程能達到450公里。其他品牌的新能源汽車,也基本能夠達到這樣的標準。“光伏+儲能+汽車充電”模式,被廣泛認為是解決新能源汽車與充電樁發展不平衡問題的一種理想方案。
??在龍門體育館“光儲充”一體化項目左側,記者注意到一個塊頭不小、形態方正的“鐵匣子”,上面寫著“億緯鋰能”字樣。“這個是用來儲能的電池,由本土企業億緯鋰能提供。”王立勇表示,得益于完善的產業鏈配套,這里有不少設備都來自“惠州制造”,例如光伏逆變器,正是產自惠陽區平潭鎮的古瑞瓦特,該設備的作用是將光伏發電系統產生的直流電轉化為生活所需的交流電。
實現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雙豐收
??與傳統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相比,“光儲充”一體化是通過儲能電站和電網協同進行供電。在一體化充電站內,光伏發電系統產生的電能優先滿足充電站需求,電能不足則通過電網補充送電。這樣既能夠實現削峰填谷,又能有效解決光伏發電間歇性和不穩定等問題。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日漸增加,該模式電站在龍門乃至全市的落地將能很好地緩解現有充電網體系的壓力。
??除了環保效益,“光儲充”一體化帶來的經濟效益同樣十分顯著。“儲能單元在電價低時段進行充電,在電價高時段進行放電,能夠有效降低運營成本。”王立勇介紹,低谷時段(0至8時)參考電價為0.28元/度,高峰時段(10至12時、14至19時)參考電價為1.19元/度,兩者相差近1元。“低谷充電、高峰放電”已經成為電站日常運行的主要模式。
??在高效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需求的同時,“光儲充”一體化還能夠對電網進行反向供給。據介紹,光伏板在有充足日照時優先對充電樁進行送電,在充電樁未使用或者有多余電量時,將采用上網的形式反向給電網進行供給,兩者之間形成“電量互助”的關系。
??推進“光儲充”一體化項目建設,既是豐富新型儲能應用場景的要求,也是推動電動汽車從“低碳”向“零碳”發展的重要舉措。據悉,在龍門體育館“光儲充”一體化項目運營基礎上,龍門縣今年底力爭完成5個“光儲充”一體化項目建設目標,為廣大市民和游客帶來更快捷、便利的充電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