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嘉興市南湖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南湖區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干舉措的通知,通知指出,大力推進汽車零部件、通訊設備、文辦設備等再制造產業發展,強化再制造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研發工作,推動組建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研究中心。(區經信商務局、區發改局)強化退役動力電池在儲能等領域梯次利用,探索開展光伏設備殘余壽命評估,推進設備及關鍵部件梯次利用。
原文如下:
嘉興市南湖區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南湖區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干舉措的通知
(南政發〔2024〕30號)
嘉興南湖高新區、湘家蕩區域管委會,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園區管委會,區政府各部門、市直南湖各單位:
《南湖區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干舉措》已經十屆區政府第34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嘉興市南湖區人民政府
2024年5月14日
(此件公開發布)
南湖區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干舉措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國發〔2024〕7號)、《浙江省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干舉措》(浙政發〔2024〕10號)、《嘉興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若干舉措》(嘉政發〔2024〕13號)要求,大力促進先進設備生產應用,推進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推動高質量耐用消費品更多進入居民生活,實施設備更新、消費品以舊換新、回收循環利用、標準提升四大行動,進一步釋放投資和消費潛力,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現提出南湖區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二十四條舉措。
一、實施設備更新行動
到2027年,工業、農業、建筑、交通、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40%以上;重點行業主要工藝技術設備基本達到先進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5%、80%。
(一)推進制造業設備更新改造。推進重點行業設備更新改造。重點圍繞“1341”產業和“415X”先進制造業開展大規模設備更新,每年組織以設備更新為主的技術改造項目47項以上。支持企業對原有裝備、生產線、車間等實施數字化綠色化技術改造,到2027年創建省級未來工廠(試點)、國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燈塔工廠、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4家以上,省級以上綠色工廠6家以上。(責任單位:區經信商務局。列第一位的為牽頭單位,下同)
(二)推動能源領域設備更新改造。到2027年累計完成35蒸噸/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和2蒸噸/小時及以下生物質鍋爐等落后鍋爐設備淘汰更新5臺。完成用能設備節能改造250臺(套),推動老舊低功率充電樁換新60個。持續推動老舊配電設備和線路改造、電網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更新,2024年完成改造更新項目3項,后續年度投資增長不低于12%。(區發改局、南湖供電分公司)
(三)加快生態環境領域設備更新改造。推動生態環境監測實驗室儀器設備更新,逐步更新替代服役超8- 10 年以上的大型儀器,逐步配置藻類檢測儀、便攜式GCMS等應急監測儀器,完成3個國控空氣自動站設備更新和7個功能區噪聲自動監測站建設,啟動1個空氣質量監測備用站點建設工作。推進污染源自動監控站點規范化改造,到 2027年完成廢水自動監控站點自動標樣核查和自動校準改造37個以上、安裝聯網涉 VOCs 排放企業產治污設施工況監控設備和更新87家以上。推動生活垃圾焚燒廠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和2蒸噸/小時及以下生物質鍋爐采用電能、天然氣替代等方式更新改造。持續推動國二及以下排放標準非道路移動機械淘汰更新,2024年淘汰更新機械202臺。(區生態環境分局)
(四)加快建筑領域設備更新。推進既有公共建筑節能改造,到2027年完成改造面積5萬平方米。加大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力度,強化供水管網保障能力,2024年底,完成老舊住宅電梯更新(升級、大修)13臺,到2027年底完成老舊住宅電梯更新(升級、大修)40臺以上。2024年底,完成既有住宅加裝電梯12臺,到2027年,完成既有住宅加裝電梯達40臺以上。2024年底,力爭完成10個高層住宅二次供水改造項目。到2027年,對于居民有意向,改造有條件的剩余存量小區,積極籌措資金啟動改造。(區住建局)
(五)推動市政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全面開展基礎設施智能化建設改造,到2027年底,完成老舊瓶裝燃氣廠站遷建、新建、改造1個,老舊小區燃氣管網更新改造3個以上;新建改造(修復)污水管網10公里以上;完成環衛車輛新能源化更新8輛以上。加快完善城市地下管網、橋梁隧道、窨井蓋等城市生命線工程配套物聯智能感知設備,逐步構建城市基礎設施物聯監測平臺。推進全市視頻監控智能化改造,2024年計劃新建和改造視頻監控187路。(區住建局、區發改局、區生態環境分局、區公安分局)
(六)支持交通運輸設備更新。配合上級推進重點區域公路路網和千噸級內河航道網設施設備更新,到2027年完成公路數字化改造19.5公里、航道數字化改造5公里。持續實施好老舊營運車船淘汰更新補貼,鼓勵符合條件的國四營運柴油貨車提前淘汰,2024年淘汰老舊營運貨車70輛,老舊營運貨船5艘,到2027年累計淘汰老舊營運柴油貨車不少于200輛、老舊營運貨船11艘。加大公共交通車輛新能源化力度,每年完成電動公交車動力蓄電池更新不少于10輛,到2027年主城區城市公交車電動化比例達95%,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出租車(含網約車)比例達90%。大力推廣新能源重型貨車,推動城市綠色貨運配送。配合新增內河48標箱及以上集裝箱船舶,支持新能源動力船舶發展,配合推進鋰電池動力水上客運游船的推廣應用,計劃2024年新增新能源船舶2艘,到2027年累計新增新能源船舶4艘。加快公路專業應急搶險設備配置更新,到2027年完成應急設備更新2臺(套)。(區交通運輸局)
(七)加快農業機械裝備更新。深入推進農業領域“機器換人”,加快高效低耗智能農機推廣應用,加快淘汰老舊或國二及以下柴油農業機械,到2027年累計淘汰50臺套以上,大中型拖拉機、插秧機、聯合收割機等主要農業生產作業裝備更新率達到60%以上。推進現代化農事(機)服務中心建設,到2027年新建或改建省級、區域性現代化農事(機)服務中心4個以上。(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
(八)提升教育設施設備水平。實施“午休躺睡”工程和中小學新型學習空間示范創新行動,2024年為全區中小學配備6000套午休裝備,提升中小學新型學習空間12個。推動基礎教育設施設備和教學儀器更新,落實浙江省中小學教育技術裝備標準,配置并及時更新教學儀器設備。(區教育體育局)
(九)提升文旅設施設備水平。在文化和旅游領域實施設施設備更新、景區轉型提質、文旅標準提升行動。推進服務導游設施、娛樂游憩設備等景區設備更新提升,推動人工智能、增強現實、智能穿戴等技術的應用,構建智慧出游新體驗,到2027年累計建成智慧旅游景區2家,積極推動我區公共文化場館設備更新。(區文化和旅游局)
(十)加快醫療裝備更新。加快全區公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備更新及信息化改造,優先更新升級CT、彩超和實驗室檢測等檢查診斷設備,切實提升服務效率,到2027年全區基層公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裝備配置達標率達到100%。對照二級甲等醫院和高水平縣級醫院建設標準,加快推進區人民醫院醫學影像、放射治療、手術設備、胸腹腔鏡等先進醫療設備設施配備,力爭醫療裝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30%以上。(區衛生健康局)
二、實施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
強化消費品生產及銷售企業與各類市場需求的精準接洽,搭建產品推介平臺,組織企業開展產品優惠、服務升級多形式促銷活動,到2027年,全區新能源汽車年銷售量較2023年增長40%,滲透率達50%以上,家電年銷售量較2023年增長25%。
(十一)開展汽車以舊換新。每年組織開展汽車以舊換新促銷、巡展活動不少于1場,鼓勵本地汽車銷售企業推出以舊換新、購車贈送充電樁等配套活動。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和車輛安全環保檢驗標準,簡化報廢流程、強化精準宣傳、加大執法力度,推動機動車報廢工作的規范有序,到2027年累計報廢柴油汽車完成上級下達目標(區經信商務局、區財政局、區生態環境分局)
(十二)開展家電產品以舊換新。支持家電銷售企業聯合生產企業、回收企業開展以舊換新促銷活動,每年組織開展以舊換新促銷、家博會等大型活動不少于1場,開設線上線下家電以舊換新專區,對以舊家電換購節能家電的消費者給予優惠。綜合運用消費補貼、消費券、貸款貼息等多種政策工具,鼓勵消費者購置綠色智能家電。(區經信商務局、區財政局)
(十三)推動家裝消費品換新。積極培育智能家居等新型消費,整合集成裝飾、整屋定制、廚衛設備等本地產業資源,全面推廣裝配化裝修,每年累計開展裝配化裝修試點項目不少于3個。引導家裝行業積極參與推動成套家裝標準化行動,擴大供需對接渠道,不斷優化企業售后服務。支持高端寢具、光伏幕墻、成套電梯等一批本地行業領軍品牌,開展以舊換新、舊房裝修和局部升級改造等推廣活動,各鎮街、村社、小區在場地使用上給予支持。(區住建局、區經信商務局)支持為獨居孤寡老年人家庭安裝安居守護設備系統,持續推進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區民政局、區住建局)推動家裝樣板間進商場、進社區、進平臺,邀請市內外媒體、平臺、網紅達人開展直播、探店等宣傳活動,鼓勵企業充分利用互聯網、虛擬現實等技術開展線上單品和樣板間實景展銷活動。(區經信商務局)
三、實施回收循環利用行動
到2027年,全區建成4個再生資源集中分揀處理中心、30個再生資源回收站點,城鎮回收點覆蓋率達到100%,線下二手交易市場數量2家,限額以上二手車銷售額增長30%。
(十四)建設廢舊產品設備回收網絡。優化廢舊物資回收站點布局,不斷完善全市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建設,建成綠色分揀中心1個,因地制宜規劃建設廢舊家具、廢舊家電等大件垃圾規范回收處理站點,到2025年形成市縣全覆蓋的回收體系。完善報廢汽車回收企業布局,推動回收企業開展上門取車、網上回收、免費拖車等服務。(區經信商務局、區住建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區生態環境分局)
(十五)加快二手商品流通交易。建立健全二手商品交易規則,完善二手商品領域信用體系,促進交易平臺、銷售者、消費者、從業人員信用信息共享。放寬二手車經營主體準入,便利二手車交易登記,完善機動車登記服務站布局,支持本地龍頭汽車銷售企業開展二手車出口業務,到2025年,全區二手車經銷企業數量突破130家。推進手機、智能手表、電動自行車等銷售企業開展二手產品鑒定、翻新維修和銷售業務。(區經信商務局、區市場監管局)
(十六)推進再制造產業培育和梯次利用。大力推進汽車零部件、通訊設備、文辦設備等再制造產業發展,強化再制造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研發工作,推動組建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研究中心。(區經信商務局、區發改局)強化退役動力電池在儲能等領域梯次利用,探索開展光伏設備殘余壽命評估,推進設備及關鍵部件梯次利用。(區發改局、區經信商務局、區科技局)
(十七)推動資源高水平再生利用。推進退役光伏組件、廢鋼鐵、報廢汽車、廢舊家電、廢舊紡織品、廢塑料、廢紙等主要再生資源分類利用和集中處置。聚焦精細拆解、復合材料高效解離、有價金屬清潔提取等領域,優化低附加值廢棄物加工利用技術,促進各類再生資源的全面回收利用,到2027年,再生資源綜合利用共性關鍵技術研發突破1項。(區發改局、區經信商務局、區科技局、區生態環境分局)
四、實施標準提升行動
到2027年,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3項以上,發布市級地方標準、“浙江制造”標準8項以上,培育品字標“浙江制造”產品10個以上、國家級企業標準“領跑者”8項以上、標準創新型企業10家以上、雙碳認證企業3家以上。
(十八)推動能耗排放標準升級。嚴格落實能耗限額、產品設備能效等強制性標準要求,積極參與制定碳標簽、碳足跡、碳捕獲利用等關鍵標準,實施碳排放核查核算標準,推行低碳產品標準標識制度。統籌優化節能降耗標準體系,鼓勵企業參與制修訂綠色制造相關標準,強化能耗、排放先進標準的實施應用。支持企業(機構)制定“兩化”改造標準,推動企業數字化、綠色化改造。(責任單位:區市場監管局、區發改局、區經信商務局、區生態環境分局)
(十九)加強資源循環利用標準供給。加強綠色設計和評價標準建設,實施廢舊產品回收流通交易標準,引導產品設計和制造充分考慮材料的易回收、易拆解、易再生。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再生塑料、綠色制造等資源循環利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推進材料和零部件全生命周期綠色設計標準實施應用。建立健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標準體系,完成市建設局確定的相關標準發布。(責任單位:區市場監管局、區發改局、區經信商務局、區住建局)
(二十)強化產品技術標準提升。強化產品技術標準提升。加強新能源汽車產品標準支撐,制定實施新能源汽車用尼龍波紋管、包塑金屬軟管等汽車零部件“浙江制造”標準,鼓勵參與制修訂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等國家標準,促進技術與標準融合迭代。加強家電、家裝消費品標準研制,積極參與制修訂家電產品質量安全等國家標準和洗衣機部件等“浙江制造”標準。加強裝配式裝修標準供給。(責任單位:區市場監管局、區發改局、區經信商務局、區住建局)
(二十一)強化標準實施應用。發揮企業標準化主體作用,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制修訂國際標準、國家標準、“浙江制造”標準,鼓勵有關協(學)會、商會等制定實施亟需、實用的管理類、技術類團體標準,快速滿足開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需求。梯度培育標準創新型企業,鼓勵企業制定實施高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強化強制性標準實施應用,推動嚴格執行能耗、能效、排放、安全等強制性標準,依法依規淘汰不達標高耗能設備。加大對電動自行車、充電樁、鋰電池等執行標準的抽檢力度,加強對企業標準的監督抽查,每年開展企業標準區級抽查15項以上。(區市場監管局、區發改局、區經信商務局、區住建局、區生態環境分局)
五、綜合保障措施
(二十二)強化組織保障。建立由區發改局牽頭、各相關部門聯動的工作協調機制,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各專項行動牽頭單位要主動對接上級部門,結合南湖區實際細化配套舉措并推進實施。完善主管部門、行業協會、平臺機構和專家學者的定期會商機制,及時交流政策信息、市場動態和行業訴求,提高各領域配套舉措落地實施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平穩性。堅持上下聯動,強化屬地職責,加強信息共享和溝通協作,形成工作合力,確保政策制定、執行、監督等各個環節的順暢進行。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營造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良好社會氛圍。(區發改局、區經信商務局、區住建局、區財政局、區委宣傳部)
(二十三)深化政企協同。各領域牽頭單位加強精準供需對接,動態更新供給清單和需求清單,鼓勵生產企業、平臺企業、商貿企業之間加強合作,支持企業廣泛開展聯合研發、共同營銷等合作。定期舉辦各類專場對接活動,促進優質耐用消費品快速便捷進入本地市場,同時鼓勵市場主體以“便捷和實惠”為導向,開展形式豐富的促銷活動。開展公開征集和產品評選等活動,遴選一批本地優質產品,大力宣傳推廣。加強資源整合,打造更多“成套化、一站式”服務品牌,提升消費服務深度。(區經信商務局、區發改局、區住建局、區教育體育局、區衛生健康局)
(二十四)強化政策保障。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和央行專項再貸款額度、財政貼息項目,統籌“8+4”政策和各專項資金支持,充分發揮財政撬動作用,大力支持設備更新和消費品換新。鼓勵金融機構推出大宗耐用消費品信貸優惠產品,擴大分期免息、延長貸款期限等優惠政策享受范圍,提供低成本融資服務。推動區屬國有企業通過融資租賃、信用擔保、股權出資等方式,積極參與更新換新工作。支持科技領軍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集中力量開展設備更新核心技術的攻關工作。加強企業技術改造項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區財政局、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區發改局、區科技局、區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
六、建立領導小組及各專項工作組
(一)領導小組
組長:陳群偉區委副書記、區長
常務副組長:錢霄棟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
副 組 長:徐 剛 區委常委、副區長
張 杰 副區長
阿卜杜吉力力·阿卜來提 副區長
呂衛強 副區長、區公安分局局長
王存鄉 副區長
王國松 副區長
傅政霖 副區長
成員:區政府辦公室(區金融發展服務中心)、區委宣傳部、區發改局、區經信商務局、區教育體育局、區科技局、區公安分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住建局、區交通運輸局、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區文化和旅游局、區衛生健康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區自然資源規劃分局、區生態環境分局、南湖供電分公司等部門主要負責人。
(二)專項工作組
1.綜合協調工作組
組長:王 瑋 區發改局局長
成員:陳麗燕 區委宣傳部副部長
姜建學 區發改局黨組成員
徐洪斌 區經信商務局副局長
方 瑜 區教育體育局副局長
孫 斌 區科技局副局長
王海平 區公安分局常務副局長
陸張雷 區民政局副局長
汪 軍 區財政局副局長
陳 旭 區住建局黨組成員
丁軼群 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
裘 杰 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黨組成員、執法隊隊長
沈 軍 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
孫慧梅 區衛生健康局黨委委員
葛 松 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
阮曉琳 區數據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
王 志 區自然資源規劃分局黨組成員
鐘 舅 區生態環境分局黨組成員
武 威 南湖供電分公司副總經理
辦公室設在區發改局。
2.設備更新行動專項工作組
組長:王佳貞 區經信商務局貿促會專職副會長
成員:姜建學 區發改局黨組成員
段 濤 區教育體育局副局長
季旭東 區住建局房屋征收管理服務中心主任
丁軼群 區交通運輸局副局長
裘 杰 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黨組成員、執法隊隊長
方項英 區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
孫慧梅 區衛生健康局黨委委員
鐘 舅 區生態環境分局黨組成員
辦公室設在區經信商務局。
3.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專項工作組
組長:徐洪斌 區經信商務局副局長
成員:陸張雷 區民政局副局長
汪 軍 區財政局副局長
萬 慶 區住建局黨組成員
辦公室設在區經信商務局。
4.回收循環利用行動專項工作組
組長:姚 偉 區經信商務局黨組成員
成員:姜建學 區發改局黨組成員
王曉蔚 區科技局副局長
沈李強 區住建局黨組成員
鐘 屹 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
張潔瑩 區自然資源規劃分局副局長
張建文 區生態環境分局副局長
辦公室設在區經信商務局。
5.標準提升行動專項工作組
組長:葛 松 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
成員:姜建學 區發改局黨組成員
姚 偉 區經信商務局黨組成員
萬 慶 區住建局黨組成員
倪衛華 區生態環境分局黨組書記、副局長
辦公室設在區市場監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