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江蘇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布《加快推進低空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重點推進航空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電動低空航空器核心部件研發。依托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車聯網、動力電池、新材料等產業優勢,選取有條件的產業園區,完善省市共建機制,積極發展低空制造產業及相關生產性服務業,打造一批全國有影響的低空制造產業創新發展園區。
以下為原文:
加快推進低空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
低空制造產業涵蓋低空航空器、低空信息基礎設施等研發和制造,是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是培育新質生產力和新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方向。為深入貫徹落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門《綠色航空制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年)》(工信部聯重裝〔2023〕181號)、《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工信部聯重裝〔2024〕52號)和《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蘇政辦發〔2024〕28號)等有關文件精神,搶抓低空經濟密集創新和高速增長的戰略機遇,加快建設低空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高地,制定本行動方案,實施期為2025年至2027年。
一、行動目標
按照國家和省加快推動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總體部署,認真落實“1650”產業體系建設相關要求,聚焦低空制造產業發展,充分發揮產業基礎堅實、科教資源豐富、營商環境優良、市場規模巨大等優勢,堅持創新驅動、應用牽引、因地制宜、開放融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著力提升研發創新和智能制造能力,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提高重點產品技術供給能力,多元化吸引資本投入,持續壯大產業規模,不斷完善產業生態,努力建設國內領先、國際先進的低空制造產業高質量發展高地,為低空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力爭到2027年,基本形成覆蓋上中下游的低空制造產業特色產業鏈,初步建立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特征的發展新模式:
——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推進實施一批企業研發能力提升項目,落地一批重大創新載體,形成各類研發主體高效協同的產業創新體系,攻克一批低空制造產業關鍵核心技術,基本實現產業鏈自主可控。
——產業發展加快集聚。一批標志性產品加快產業化落地,培育3~5家具有生態主導力的低空制造產業鏈龍頭企業,涌現一批專精特新企業,形成一批國內有影響的低空制造產業創新發展園區,產業規??傮w處于國內第一梯隊。
——產業生態高效融合。低空制造產業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創新成果產業化機制與行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企業數字化轉型穩步推進,標準體系有力支撐低空制造產業發展,形成一批先進技術產品創新應用示范案例。
二、重點方向
(一)低空航空器
1.整機制造。重點發展大中型工業級無人機、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等新型無人駕駛航空器,積極布局中型輕型直升飛機、輕型多用途飛機、大中型固定翼飛機等低空通航飛機整機制造,完善遠中近結合、高低速互補、載物載人兼具的低空航空器產品體系。
2.關鍵配套。持續完善飛控系統、動力系統、通信系統、北斗導航、任務載荷等機載關鍵系統。重點推進航空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電動低空航空器核心部件研發。著力突破主控芯片、傳感器等核心元器件。加快先進金屬材料、有機高分子材料及復合材料在低空航空器領域研發應用。
(二)低空信息基礎設施
1.低空智聯網。推動5G/5G-A、廣播式自動相關監視(ADS-B)、北斗、衛星互聯網等低空智能網聯技術研發,加快星地融合通信網絡建設。推動“云—網—邊—端”低空算力設施部署,加強低空通信、感知和計算能力融合。支持低空飛行數據平臺開發,提升三維高精度地圖、通信導航、氣象數據等低空信息服務能力。支持網絡安全防控系統發展,保障低空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
2.低空業務平臺。支持研發低空飛行服務管理系統等平臺,完善空域規劃評估、飛行計劃申請、飛行活動管理等系統功能。支持研發低空安全防控系統等平臺,開發雷達、光電、視頻等各類低空監測設備及應用方案,提升空域感知決策能力,支持研發無人機反制裝備,增強無人機監視與反制能力。
三、主要任務
(一)實施核心技術創新策源行動
1.構建高效產業創新體系。組織實施低空制造產業企業研發平臺創新能力提升專項工程,梳理重點企業研發能力提升投資項目清單,支持企業研發平臺提檔升級。加快建設先進無人機系統技術與裝備中心,聚焦低空航空器行業共性技術研發,提升技術供給和行業服務能力,打造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低空經濟創新發展研究院、空中交通管理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等一批重大創新載體建設,推動建設一批低空制造產業產學研用聯合實驗室。支持各類研發主體加強協同創新,形成以企業為主體,高??蒲性核鶠橹?,重大創新平臺為引領的高效能產業創新體系。到2027年,低空制造領域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取得積極成效,新增一批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
2.加快關鍵技術創新突破。組織編制低空制造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科學評估重點環節關鍵核心技術發展水平,提出重點技術研發方向和分階段目標。組織開展低空制造產業關鍵技術產業鏈協同攻關,支持重點企業牽頭,組建創新聯合體,加快突破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引導優勢企業和研究機構持續深化合作,重點突破低空航空器整機制造及關鍵配套、低空飛行管理、探測感知、電磁頻譜管理、北斗應用、裝備安全和網絡數據安全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提升低空航空器產品性能及飛行服務保障能力。到2027年,省制造強省建設專項資金支持低空制造產業協同攻關項目10項左右。
(二)實施創新成果產業化攻堅行動
3.提升研發成果產業化能力。布局建設一批低空制造產業中試平臺,支持龍頭企業、專業化服務機構協同強化新機型試制、新材料應用、新概念驗證能力,推動技術成果工程化突破和產業化應用。支持建設一批產業公共服務平臺,圍繞成果轉化、檢驗檢測、創新孵化、引才育才等方向,提升創新成果產業化服務能力。采用市場化手段,舉辦低空制造產業創新發展論壇,組織先進技術產品展覽展示,加強產學研用交流對接,推動一批研發成果孵化落地。組織開展科技產業金融對接活動,引導資本市場支持低空制造產業化項目。支持低空航空器適航取證,加快商業化應用落地。到2027年,低空制造產業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一批優秀研發成果實現產業化落地。
4.加強重點產品推廣應用。組織低空制造產業先進技術產品供需結對專項活動,針對應急救援、醫療救護、國土測繪、巡檢巡查等公共服務,智慧物流、文體旅游、空中出行等行業應用需求,支持低空制造產業企業與應用場景單位協同探索產品研制、場景構建、示范運行一體化的商業模式,支持集成應用服務商發展,推動應用場景規?;涞亍>幹瓢l布低空制造產業先進技術產品創新應用示范案例,推廣一批應用場景和解決方案。支持符合條件的低空制造裝備及系統納入省重點推廣應用的新技術新產品目錄,用好首臺(套)重大裝備、首版次軟件、首批次新材料支持政策,推動首飛首購首用。到2027年,累計形成30項左右低空制造產業先進技術產品創新應用示范案例。
(三)實施“筑峰強鏈”服務強企行動
5.推進優質企業梯度培育。加大對重點企業產品研發、項目建設、市場開拓、要素保障、上市培育等支持力度,推動低空制造產業“筑峰強鏈”重點企業做強做優。聚焦工業級無人機、eVTOL、大中型固定翼飛機、直升機等新型航空器整機制造,支持頭部企業加強資源整合,強化對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的引領和組織協同,引育一批“鏈主”企業。聚焦飛控系統、動力系統、任務載荷、核心傳感器、航空材料、低空智聯網、低空業務平臺等重點領域,支持企業專注細分市場,加大研發創新投入,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走專精特新發展道路。到2027年,培育3~5家具有生態主導力的低空制造產業鏈龍頭企業,涌現一批專精特新企業,企業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
6.提升重點企業服務效能。建立“筑峰強鏈”重點企業服務直達機制,加強政策需求收集和反饋,定期開展企業走訪調研,針對性協調解決發展難題。推進集群促進組織建設,為重點企業精準“畫像”,圍繞需求精準推送產業政策,實現“政策找企”,保障企業應享盡享政策紅利。組織開展政策法規培訓,支持第三方服務機構面向重點企業開展產業政策、標準法規、質量認證、適航許可等培訓,提升涉企服務效能。加強低空制造產業行業組織建設,廣泛組織行業交流活動,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深化交流與協同合作。到2027年,面向以“筑峰強鏈”企業為重點的企業服務機制全面完善,服務效能和企業滿意度大幅提升。
(四)實施產業載體能級提升行動
7.因地制宜推動產業集聚。梳理重點項目清單,重點聚焦工業級無人機、eVTOL等整機,動力系統、機載系統、元器件、材料等核心零部件,以及低空信息基礎設施等領域,服務推進一批重大項目建設。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創新政策舉措,加大低空制造產業招商引資和本土企業培育力度,加快形成產業規模集聚效應。支持重點地區以低空制造為主導產業,加快中小企業集聚,培育優勢特色突出、資源要素匯聚、協作網絡高效、治理服務完善,具有較強核心競爭力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到2027年,推動落地一批低空制造產業重大項目,基本形成優勢互補、各具特色的區域布局。
8.打造低空制造產業創新發展園區。依托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車聯網、動力電池、新材料等產業優勢,選取有條件的產業園區,完善省市共建機制,積極發展低空制造產業及相關生產性服務業,打造一批全國有影響的低空制造產業創新發展園區。建立省市項目引進對接機制,加強重點項目信息交流互通,強化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引導重點項目向低空制造產業創新發展園區集聚。支持國內低空制造龍頭企業、優質科研機構等在江蘇建設研發、生產和運營中心,并向低空制造產業創新發展園區集聚。到2027年,培育5家左右低空制造產業創新發展園區,有力支撐產業規模壯大提升。
(五)實施生態融合要素保障行動
9.構建良好產業生態。引導低空制造企業積極應用數智技術,加快數字化轉型,建設一批智能工廠。推進低空制造產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設,持續完善低空制造產業標準體系。推動有條件的設區市在重點區域建設低空網絡基礎設施,打造通感算一體融合網絡環境。開展低空無線電頻率日常監測,強化無線電臺站管理,保障頻譜資源高效安全使用。加強長三角協同創新發展,依托龍頭企業推動上下游企業深度融合,努力打造世界級低空制造產業集群。暢通人員交流,推進低空航空器研發制造國內外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和標準制修訂,鼓勵企業在海外開展研發設計、飛行驗證和適航取證,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到2027年,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低空制造產業生態體系,支撐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
10.加強要素資源保障。省制造強省建設專項資金加大對低空制造產業技術攻關、創新平臺建設、示范應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發揮省戰新母基金帶動作用,引導社會資本通過多種形式投資低空制造產業,支持低空制造產業優質企業上市融資,鼓勵金融機構增加低空制造產業重大項目中長期信貸投放。依托國家重點人才計劃和省制造業人才支持計劃,支持低空制造產業重點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人才實習實訓基地,加強低空制造產業從業人員資質培訓,形成涵蓋高端科研、企業管理和技能操作等結構合理、梯度完善的人才隊伍。到2027年,形成低空制造產業要素集聚的強大引力場,面向低空制造產業發展的社會投入持續增長。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協調。發揮省制造強省建設領導小組作用,加強跨部門政策協同,促進低空經濟供給側與需求側深度銜接,合力推動低空制造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完善省市聯動機制,定期調度低空制造產業發展情況,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存在的重大問題,推動重點任務落地落實。
(二)強化跟蹤監測。系統梳理低空制造產業企業名錄,建立健全產業運行監測體系,跟蹤評估低空制造產業發展成效,根據需要及時調整完善低空制造產業發展政策措施。建立低空制造產業專家委員會,加強產業發展重大問題研究,科學評估產業發展態勢,為產業發展提出咨詢建議。
(三)營造良好氛圍。開展無人駕駛航空器生產管理政策宣貫,指導企業規范生產經營行為,強化行業自律。加強低空制造產業發展成果宣傳,形成全社會關注支持低空制造產業發展良好輿論氛圍。進一步釋放市場潛力,促進商品要素資源暢通流動,更好利用全球先進資源要素。